Page 15 - 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语文
P. 15
者的利益之上,无法真正与被调查者结成共同体的关系,对被调查者的
尊重,其实并不影响调查的“客观”。两则材料谈到“客观”是有不同
的针对对象和适应情境的。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即可得分。
【试题亮点】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布
置了“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进而开展“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参
与家乡文化建设”的学习活动。调查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两则材料谈
到的“客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了解调查研究中的“客观”有助于增
强学生“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和察民情的听力”。本题的命制
紧密结合材料,适度回归教材和课程标准,注意发展考生的辩证思维和
批判性思维,引领考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融会贯通地思考,透过现
象发现本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总体分析】
沈从文 (1902~1988) 是广大考生熟悉的现代作家,他的代表作
《边城》 被节选收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边城》 让人领
略了湘西小城淳朴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让人品味到,小说中的田园牧歌
情调背后,还隐伏着挥之不去的悲凉。就像教材中提示的那样,阅读沈
从文的 《边城》,可以“思考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
乡村社会”。究其原因,是沈从文深知那样一个世外桃源早已式微,那
样一曲田园牧歌已成绝响。因此,他在写作 《边城》 的时候,就预备着
要写一部“对照”的作品。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冬天,沈
从文回到故乡,再次深入观察当时的湘西社会,写作了长篇小说 《长
河》,也就是他曾设想的 《边城》 的对照之作,“用辰河流域一个小小水
- 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