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语文
P. 13
【试题分析】
材料一的选文采用并列结构,层次清楚,一目了然;在展开论述
时,多用排比,富有气势,如“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
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等,A、C两项表述
无误。材料二第三段,通过分析人的内在动机的不可见和时时变动,论
证观察社会现象困难的因由,B 项表述错在把论证的依据视为论证的结
论。材料二采用了较为典型的纵向论证结构,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层深入,D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试题】
4. 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
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这些加引号的词所标示的是调查者一些不当的调查行为;②从反
向强调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充分合作的前提是调查者要尊重被调查者。
【考查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思维品质,要求考生从多个视角观察、思考同一个问
题,灵活运用不同方法,发散地、逆向地解决问题。
【试题分析】
要准确作答此题,考生需要注意材料二行文的表达特点,理清论述
的内在逻辑。与“敲诈”“斗智”“拷问”搭配的是“绝不能”“绝不会”
“不是”等否定意味强烈的词语,而这些加引号的词语也形象地点出了
调查者颐指气使、与被调查者相对立的行为表现,实际上是从反面强调
了科学的社会调查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态度。
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
理,即可得分。
- 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