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高考试题分析(2024年版)语文
P. 12
第三段谈到人的内在动机“必须由经验者本人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
旁观的人明白”,第五段谈到“观察社会现象时,因为语言材料的重要,
最容易影响叙述现象正确性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
综合上述信息,可判断 B项正确。从表述上看,C、D两个选项都设置了
一个隐含绝对意味的假设情境。材料二谈到,如果调查者真正尊重被调
查者,“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但调查者的问题是被调查者所
关心的,就意味尊重调查对象吗?这是无法确定的。还有,材料二里谈
到的“关心”是情感态度和立场意义上的,并非指调查的具体话题,C
项的表述混淆了两种不同的“关心”。D项可从原文第六段的“因为一切
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这句推
断,表述是正确的。
【试题】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从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两
方面展开论述。
B. 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的动机受社会共有规律的支配且处于
不断的变化中。
C. 材料一运用排比,既突出社会调查需广泛深入、求真务实,也增
强了论证气势。
D. 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论证结构。
【参考答案】 B
【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类文本论述主旨、逻辑思路、论证结构、论证
方法的梳理和把握的能力。
- 165 -